滚球体育投注

图片

经济学院举办高水平系列学术讲座(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30

2020年12月3日上午,经济学院在博远楼203会议室举办高水平系列学术讲座(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会议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刘霞辉、赵志君、张自然、王宏,副研究员张小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陆明涛副教授,学院龚刚教授等国内知名经济学家。研讨会由经济学院院长陈昆亭教授主持。

张平首先作“‘双循环’战略与宏观配置资源体系改革”学术报告。他指出我国从出口导向的“国际大循环”向“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转变,是产业转移向产业升级变化的结果,结合未来15年的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他认为一是我国必须进行宏观资源配置体系改革,集中资源,深化分工,才能实现大循环和双循环。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要纳入非经济因素。

微信图片_202012031.jpg

刘霞辉作“中国式增长的逻辑”的学术报告。他首先总结了中国式增长从计划到市场、从中速到高速、从封闭到高度开放、区域间竞争增强、非均衡增长等10个方面的特征,然后分析了伴随市场发育、伴随结构转型和伴随资源费配的中国式增长的三大逻辑,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要在干中学的技术进步之路是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从硬投入向软投入转变,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

微信图片_202012033.jpg

张平作“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20年——面向2035年的经济增长”的学术报告。他回顾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在分析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经济增长的研究范式转变和增长路径阶段性极限特征的S型增长曲线,结合增长方向、路径依赖、模式变革、宏观资源配置体制和共同机制建立等因素,对2021年-2035年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预测。

龚刚作“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期’后经济体将如何增长——基于两阶段理论的研究”的学术报告。他认为伽罗的统一增长模型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马尔萨斯时期、后马尔萨斯时期和现代增长时期,但没有引入资本这一重要的增长要素,结合拐点理论,通过投资函数模型研究证明,他认为现代增长时期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剩余劳动消化阶段,此时增长达到极限,只有提高人均资本水平,实现向资本密集型过渡;二是技术追赶阶段,此时要实现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

微信图片_202012034.jpg

陈昆亭作“从‘大分流’到‘大合流’:增长理论问题思考”的学术报告。他在回顾分析世界近100年来的产业变迁离历史后,指出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内生性与关联性可以建立一个多部门模型进行分析,提出用模型经济的M来拟合收入偏离度规律:一是家庭收入结构与总需求的关系;二是市场需求与M负相关;三是产业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开始挤出产业工人,降低就业;四是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的关系;五是知识进步率与纵向技术进步存在“互偶”关系。最后他与大家分享了对增长理论的5个发展方向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012036.jpg

陈昆亭同志最后作会议总结,他认为,各位知名经济学家的高水平学术报告,让大家分享了一餐学术盛宴,这将有利于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的学术水平,营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更有利于师生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坚定未来的学术追求。经济学院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博士生共8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