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7月5-6日在昆明隆重召开
【会议简介】
由云南财经大学和(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主办、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和民革云南省委承办的“2012’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5-6日在美丽春城盘龙江畔的云南财经大学召开。来自(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等台湾高校的20位专家学者、博士生和云南财经大学等大陆地区高校与科研单位的40多位专家和青年学子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与会代表共计60多人,提交学术论文42篇。民革云南省委领导、云南省人民政府港澳台办公室领导和云南省水利厅领导应邀出席了此次学术盛会。会议由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周跃教授主持,云南财经大学校长熊术新教授致开幕词并发表学术演讲《水在中国的文化意象与现实境遇》,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大陆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寰教授代表台湾团队致词,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周跃(代表主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周友亮和云南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李伯根对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
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为了推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2011年12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大陆研究中心给熊术新校长来函提议,希望与云南财经大学确立定期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制度。为此,经两校协商,具体由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和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共同策划了“2012’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通过研讨和学术交流,展示两校师生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探讨中国水治理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献计献策。
来自海峡两岸的26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内容涉及湖泊水环境治理研究、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置探索、中国水旱灾害研究、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城市水务与水政治研究、水哲学伦理及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等六个方面。学术报告采用了“报告+提问+辩论+评述”的模式,强化了学术交流的互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个特色】
本次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云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是我省推进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活动,学术研讨会展现了五个方面的主要特色:
(1)规模大,是滇台高校学术会议中规模较大的两岸学术会议。本次参会代表达60多人,会议共收到征文42篇,经过编委会审定,收入本论文集出版的论文数达40篇,总字数约达70多万字,这在滇台高校学术会议中是较为少见的。而且,为了扩大影响面,本次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部分专家和青年学者加盟,扩大了征文的范围,使论文集的规模大、领域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水治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2)档次较高,是一次高规格的两岸学术研讨会。这次中国水治理——两岸学术研讨会得到了众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积极响应,台湾政治大学资深教授王振寰教授、宋国诚教授、汤京平教授、郭承天教授、颜良恭教授、吴德美教授等知名专家以及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黄英教授等大陆地区专家纷纷提交了创新性的学术论文,保证了论文集的整体质量和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水平。同时,为了进一步支撑本次会议,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从今年1月份开始就组织和动员全所师生,撰写了一批较好的征文,尤其是杨子生教授积极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研究员新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乡发展转型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优化调控研究》(项目编号41130748),认真组织和撰写了5篇“中国水旱灾害研究”系列论文。此外,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副院长李波教授依托于他主持的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项目《高原湖区城乡一体土地生态化利用调控研究》,组织和撰写了3篇征文,也使本次会议锦上添花。
(3)内容丰富,议题广泛,涉及我国水治理研究的主要领域,视角开阔。本次中国水治理——两岸学术研讨会既涵盖水治理研究传统的优势领域,又涉及水治理研究的许多新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探讨了水资源利用、保护、管理以及水旱灾害防治、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置等诸多重大问题,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结合,常规分析与新技术应用结合,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水治理研究,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由于参会人员来自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基本上涵盖了自然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其中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和工程技术,使本次研讨会讨论的问题视角非常广泛,代表们认为很多问题可以继续深入再继续深入。
(4)学术讨论非常充分、热烈,观点甚至相互碰撞。研讨会上的任何一个问题,采取先报告、后提问、再答辩和评述的交流方式,使讨论很充分,且热烈,有不少观点相互碰撞、交锋,因此,研讨时间一直难以控制,这是正常的学术争论与交流,使问题讨论来自论坛,而实际超过了论坛,论坛之外的很多问题都有接触。
26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的学术报告,既有资料性的,也有分析性的(探究因果关系),有探讨性的(对未知情景的预测等),还有建设性的(提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在这些报告里,有令人感到欣慰的题目,有令人感到担忧的难题,有令人感到困惑的话题,还有让人想继续深思下去的问题,所以,讨论会上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之处和亮点之一。
(5)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后生可畏,青年学者涌现,展示了我国水治理研究队伍的兴旺。在参会代表和论文作者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专家,也有众多中青年教授、博导,以及在读的年轻博士生、硕士生,呈现出老中青结合的特点。尤其是许多年轻的博士生、硕士生积极参与水治理学术研究,并踊跃撰写论文,表明我国水治理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水治理事业后继有人。本次研讨会对于促进我省青年学子的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例如,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2011级硕士生邬志龙同学,在今年1月份领受了导师杨子生教授安排的定题征文——保护“土壤水库”、雨水资源化与云南省防旱减灾之后,认真思考和探索,积极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一边撰写征文一边申报云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该同学主持申报的《云南省防旱减灾重要出路探讨——保护“土壤水库”-雨水资源化》项目经过专家评审,被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12J037),成为云南财经大学今年获得的8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研究生创新项目之一。研讨会上,有10多位两岸青年学子站在讲台上作了非常精彩的学术演讲,展现了两岸青年学子们的自信自强、努力工作、刻苦钻研、顽强拼搏和科学精神。
【四个成果】
2012’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是云南财经大学今年主持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也是我省举办的为数不多的滇台学术会议之一。会议的成果丰硕,也很宝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学术成果丰硕。两岸专家和青年学子们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问答,对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很多问题都有了明确的想法。会议的标志性学术成果——2012’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会后经过适当修改和编辑,将于下半年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将对推动我国水治理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两岸学术研讨会的发展史上也将留下厚重的一页。
(2)增进了滇台高校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共同感受中国最普通的文化——亲情和吃文化。通过本次两岸学术研讨会,使云南高校与台湾高校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既了解了省情(云南的省情和台湾的省情),又了解了人情、习俗,也了解了饮食文化。在研讨会中,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宣传了台湾政治大学,也宣传了云南财经大学,宣传了负责承办的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和民革云南省委。通过交流、接触和了解,增进了滇台高校的友谊。正如熊术新校长在开幕词中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让两岸专家和青年学子们感受到云南财经大学的学术文化和生活文化,并且喜欢和快乐,而不感到两岸的政治分歧、不感到各自拥有的主义的价值取舍,尤其是共同感受中国最普通的文化——亲情和吃文化,这是中国文化性格的核心。
(3)青年学子不仅充分展示了其学术能力,而且学习了国际上的学术交流惯例,开阔了视野。两岸青年学子(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提交的10多篇征文和会议学术报告都很有特色和创新,体现了两岸青年学子们勇于探索、坚持创新的科学精神,也展示了青年学子们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如此,由于青年学子大部分没有出过国,不清楚国外是怎样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的,而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交流过程是按照国际惯例来进行的,也就是与国际接轨,因此,通过良田的学术交流,使两岸青年学子们用中文完整地了解了国外学术会议的运作过程——主持、演讲、提问、回答、辩论、评述,将来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时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4)通过本次学术会议,将为确立两校更为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制度奠定较好的基础。在本次会议上,已经把云南财经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的定期学术交流机制固定化。这次会议算是云南财大和台湾政大的第一届学术交流会,此后,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将稳步跟进。明年两校的学术交流会将移师台湾举行。为此,在7月6日的会间休息时,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所长吴德美教授和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子生教授初步进行了沟通和探讨,达成了初步共识:2013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将紧紧围绕云南和台湾的两个共同点——“环境”和“民族”,来确定学术会议的主题和征文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