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数学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四)
为了解乡村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提升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将自身价值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起来。7月18日,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赴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第二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前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奔子栏镇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服务队首先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第二小学开展实地走访和爱心助学活动。德钦县第二小学位于德钦县奔子栏镇玖玛村,校园建在半山上,进入大门,两道笔直的台阶直达综合教学楼,站在综合教学楼前,能看到奔腾的金沙江水,十分雄壮。校长阿堆向实践服务队队员们介绍道,学校一直秉承“向阳而立、向美而行”的校训,“同生共育、自主自然”的校风,坚持“为孩子的阳光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校园内设有综合教学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室外标准足球场、室外标准篮球场、室内体育馆、图书馆、游泳池、读书亭等硬件基础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大部分学生是藏族,实行集中办学和寄宿制,孩子每年寒暑假回家两次。孩子的健康不仅关系个人成长与家庭幸福,也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近年来,学校在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外,重点推广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成效明显,在云南省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四级联赛总决赛中获小学女子组足球冠军。此外,藏族锅庄舞改编的课间操也备受学生欢迎。
校长阿堆还向队员们介绍了校园的油橄榄科普基地。刚建校时,学校四周基本没有什么植被,教学楼周边都是碎石和黄土,风一吹,校园里就黄沙弥漫。考虑到奔子栏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降雨量少,学校选择了油橄榄进行试种。油橄榄不仅解决了校园植被少的问题,采摘的鲜果榨出的橄榄油还为学校带来经济收益,实现绿化、经济双丰收,这也是奔子栏乡橄榄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活动最后,学院党委书记杨媛妮代表学院向德钦县第二小学捐赠了爱心物资,对学校和孩子们表示了真挚的关怀。
实践服务队随后前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奔子栏镇开展入户调研,了解当地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程度、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情况,收集对乡村战略实施、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建议。奔子栏位于德钦县境东南部,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金沙江西岸,历史上是“茶马古道”重镇,而今是德钦县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在调研的过程中,通过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实践服务队员们了解到,油橄榄种植已成为推动奔子栏镇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除了种植油橄榄产业,镇上村民还种植核桃、葡萄、中药材,发展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致富步伐。村民们在与实践服务队队员们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纷纷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家庭收入与生活幸福感明显提高、乡村公共设施增加、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村民此里旺堆还给队员们介绍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锅庄舞。锅庄舞是奔子栏传统的民间歌舞,包含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民族风格浓郁,群众基础深厚,在镇政府的办公楼还设有“奔子栏锅庄传习中心”。通过锅庄文化的传承,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