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6-19点击: 发布人:
金鑫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缘由、“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取得的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进展、“一带一路”如何打造升级版,以及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等五个层面展开了专题阐释。
金鑫指出,“一带一路” 被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并于2017年写入了十九大报告及党章。目前来看,变乱、失序和不确定性是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同时,世界经济呈现出经济进入平庸增长期、全球治理赤字严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外交则亟需“再平衡”。“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同时不寻求排他性利益,并充分考虑到与合作方的发展战略对接。最重要的是,该倡议不仅对中国和沿线国家有好处,对全球的发展也有好处。金鑫用“高站位”、“共同规划与行动”、“措施和平台实”和“发展方向更明确”来形容“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一带一路”的核心是“通”,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关键则是“共”,即共通、共建、共享。他总结了“一带一路”的实施进展情况,提出“一带一路”目前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两个主要内容,并对沿线区域、国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以及经济、人文、基建、经贸、金融、生态环保、海洋、人文社会等的合作领域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金鑫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质”与“量”的同步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净输出、跨境并购总额增加、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地方企业占据对外直接投资主导地位、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增加等。针对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金鑫给出建议:国家层面,一要完善境外投资总体规划,科学规划资本布局和合作领域;二要加快建立中国境外投资的专门服务机构,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业务指南与信息咨询帮助;三要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同质、恶性竞争,引导企业抱团出海,促进转型升级;四要推动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解决融资难问题。企业自身层面,一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投资所在国的法律、人文环境和民俗风情;二要规范企业运营行为,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
杨晓红在总结中指出,讲座高瞻远瞩、内容丰富,不仅信息量大,资料新,而且理论性强,政策总结到位,对我校师生开展“一带一路”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讲座由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主办。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是中联部“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首批理事单位,也是牵头单位。中心副主任朱翠萍教授、中心全体师生以及来自法学院、物流学院等10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调研时,金鑫肯定了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在智库建设中取得的的成效。他认为,印度洋研究恰逢其时,核心是把印度研究好。学界需要深入研究,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既是研究的主要力量,也面临发展的机遇期。他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就智库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认为学术界要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要加强区域和国别的调研和研究,也要加强行业、领域层面的对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