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艳兰简介
史艳兰,女,汉族,副教授。
2013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专业, 获法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年到云南财经大学任教。近年来主要从事农业社会学、农村发展、全球化与农业种植、民族文化资源、土地利用等与旅游和应用人类学相关的专题研究或基础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副主编出版学术会议论文集1部,学术合著1部,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
教育经历:
本科: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2002-2006)
硕士: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2006-2009)
博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2010-2013)
学术身份: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
主持研究课题:
① 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云南撒尼人在旅游经济中的土地流转与社会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2FMZB006),起止时间:2022.12-至今,经费:25万元。(在研)
②国家社科西部项目:旅游发展与云南少数民族土地观念变迁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5XMZ073),起止时间:2015.6-2020.7,经费:20万元。(已结项)
③云南省教育厅项目:旅游城镇化进程中彝族撒尼人的居民身份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4Y296),起止时间:2014.6-2019.5. (已结项)
④云南财经大学人才引进项目: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观念变迁研究(YC2014D24),起止时间:2013.12-2019.12. (已结项)
参与横向课题:
①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委托研究项目:“石林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研究”(ZKWT201911),课题组成员。
②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研究课题:“《旅游法》实施与昆明市导游服务质量提升研究”,课题组成员,项目联系人。
主要论文:
① “土地作为财产:旅游背景下云南Y村撒尼人的户籍身份、产权话语和村落组织更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史艳兰。
② “黄与绿:元阳梯田景观农业中的土地和农民关系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19(8),史艳兰,刘芳。
③ “西方人类学农民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8),史艳兰,陈刚。
④ “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结的纽带: 云南石林撒尼社会中的 “小伴”研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9(27),史艳兰。被搜狐网“少数民族研究”专栏全文转载, https://www.sohu.com/a/328749220_120065061。
⑤ “文化领域和界限跨越:2013东亚人类学年会纪要”,西北民族研究,2014(2),史艳兰。
⑥“村落社会结合中的个体——怒江傈僳人‘伴’之地方概念的人类学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卢成仁,史艳兰。
⑦ “旅游实践中的文化整体性——斯图尔德“社会文化整合层次”理论新探”,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3(1),史艳兰。(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⑧“云南石林景点导游作为景观的旅游建构”,旅游学刊,2012(7),史艳兰。
论文集及教材:
①论文:互惠的断裂与延续——民族旅游进程中石林撒尼人的“伴”与村落治理,《民族旅游与文化中国》,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8,史艳兰。
②论文,“陈坑的岁时祭仪和供品”,载《闵南陈坑人的社会与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史艳兰。
③教材,“仪式和旅游”,载《旅游人类学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史艳兰。
主要著作:
①合著:中外新视野 婚礼丛书,《中西合璧——城市婚礼》,2016.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者:刘永青、史艳兰。
②编著:《人类学与山地文明》,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6.8,作者:陈刚,徐杰舜,韦小鹏,史艳兰。
讲授课程:
① 本科生课程:《社会学》、《比较政治学》
② 研究生课程:《文化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社会工作伦理》
③本科及研究生选修课:《人类学与世界面临的问题》、《世界民族与文化》、《文化人类学》